4)第二百四十二章 圣君之名,先南后北_我来此界开神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将军徐安国率军突围,于巢湖中伏,大败,只余三万人逃到九江地界。”

  “去,把详细战报拿给我,快去!”徐闻不敢相信,对着旁边的太监怒吼道。

  信使一共带了两封信,一封是徐安国的,一封是庐江郡守濮沽的。

  徐闻越看脸色越难看,双手都有些颤抖,怎么会有如此惨败?!

  噗,终于这些日子劳心费力的徐闻没撑住,一口气血喷出,倒在王座之上。

  ……

  而这时的李隆,正带着人到舒城中新改建的城隍庙拜祭,这一场大胜,真要多亏有详细的扬州水系情报。

  早在蜀地尚未平定之时,李隆不止一次和心腹手下商讨过未来大略,毕竟跨有荆益的战略只是争夺天下的第一步。

  楚国拿下巴蜀天府作为大后方,荆州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用武之地,东南北三方都能扩张。

  当然,其实就是先南还是先北的一个抉择问题。

  先南后北战略,既是先统一南方荆、益、扬三内州,以及视情况占据交州、升州等外州,最后举南方之力北伐。

  这样就贯彻了最开始的大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是稳妥不过。

  试看眼下的南方,还有哪一国比占据两州的楚国强,楚国一统南方的大势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而立。

  而先北后南战略,既是放下南方其它国家不管,就以如今楚国的两州基业直接北伐。

  这样的好处是,只要北伐成功,占据中原之地,那其他边角都是囊中之物,能更快统一天下。

  不过如今中原战局混乱不休,秦赵魏晋齐等大国之间互相攻伐,今天可能秦晋之间还亲密无间,联合攻魏,明天可能就是赵魏联合抗秦了。

  粗粗一看,整个北方,有名姓的大国只有燕国岿然不动。

  万一陷入中原混战,被拖入泥潭之中,说不定就给了其它国家发育的可乘之机。

  当然,自古以来便是北强南弱,大多数乱世都是以北统南画下句点。

  在元衍界数万年变迁的人道王朝之中,也只有寥寥几位雄主,能以南伐北,统一天下。

  总体上看,北方打南方,可以从汉中入蜀地,再顺流直下,如古秦灭古楚。也可以攻襄樊,直接进入南方核心区,或者打下江淮,攻入扬州繁华之地。

  南方要打北方,要么从蜀地出汉中,全是险峻山区和重重关卡,失败者甚众。要么只有先占下江淮,迅速的攻下中原地区,逆黄河而上进入关中。

  这一切要在春天到秋天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不然过个年就要丢中原,在北方政权稳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

  北攻南,赢了就是赢了。南攻北,赢了江淮还要赢中原,赢了中原还要赢关中河北。

  逆河流走向补给,攻伐时间太短,攻守容错率太低。

  在历史上,南方必须有远超北方的实力才能完成,以南伐北的壮举。

  这么一看,要先北后南?毕竟先南后北都是缺点。

  可以上种种分析,都是基于没有超凡之力的帮助,而眼下楚国有神灵护佑,是真正显圣的诸神!

  特别是西南马场中的战马还在培育过程中,骑兵也需要时间训练,现在北伐不是合适时机。

  最后李隆和一干重臣都认为,先南后北才适合楚国,时代已经变了。

  统一天下的时间只有十年,如果够快,楚国统一南方,北方也未出现一个稳固的霸主政权。

  只要军中的武道种子再积蓄几年,灵气复苏的大时代,就是楚国天下!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