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一章 银山_小阁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散飞溅,打在礁石和墙壁上砰砰作响!

  “好家伙,预制破片手雷啊!”见杀伤范围能有一丈左右,赵公子不禁喝了一声彩。

  “手雷,好名字!”赵士祯闻言眼前一亮道:“不过只有正好在头顶爆炸,才能有这么大的杀伤范围。”

  “这玩意儿守城一流。”说着他有些不满意道:“但问题是扔不了多远,守城时当然没问题,但野战和海战时就没什么用处了。”

  “嗯,投掷是个正确的方向,慢慢改进嘛。就算船上一时用不到,还可以装备给陆战队嘛。”赵公子给予积极肯定,并为四等人预定装备一件。

  “是!”得到叔父的肯定,就是赵士祯最大的动力,马上干劲十足的应下了。

  ~~

  接着,赵公子又参观了军需库房。

  海岛潮湿,食物很难长期保存,因此库房都设在二层以上,而且米面豆类都是密封在大瓮中保存的。副食也主要以不怕发霉的香肠、腊肉、腊鱼、风干鸡鸭、霉干菜、干海带、鸡鸭蛋之类为主。

  军械库中,火药是用油纸包好装在瓷罐中,然后塞上木材,再以黄泥封口的。备用枪械也都是用油脂内外涂抹,一支支包在油纸里的……

  总之无论任何物品,保存难度都远远高于内陆。如果不会妥善保管之法,不出一两个月,就会弹尽粮绝、武器报废的……

  这都是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一点点积累下来的经验啊。也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才会如此注重细节。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当世恐怕只有赵昊的海警部队了。哪怕是戚家军,受限于官兵的文化素质,也不可能做到。

  而且就算科学管理、严格管理,这里的损耗也大得离谱。整个水警局一千来人三十条船,每年的军费就高达十万两银子!

  这要不是家里有矿还真养不起的。

  呃,不过,人家家里真有矿……

  在参观棱堡三楼的银库时,赵公子看到了满满一仓库的银锭!

  这些银锭都是矿工们从石见银山上挖掘炼铸出来,然后运到温泉津的。水警局官兵在城堡下验收后,用安装在三层的大力水手起重机吊上来入库封存。

  每隔三个月,会有运银船跟随主力舰队来温泉津清一次库存。如此周而复始,已经来过五次了。

  “这是多少银子?”赵公子让人把木箱的封条都撕开,享受着满眼白花花的视觉冲击力。

  “一箱一百个银锭,一个银锭五十两,这一共是一百箱。”负责银库的警务委员贾有财忙答道。

  “那就是五十万两啊。”赵昊看着满屋的银子,不禁暗道,没想到五十万两就这么多,本公子敲了老王几百万两,也确实狠了点儿哈……

  “这么说,一个季度能有五十万两银子入库?”

  “去年差不多。今年提升明显,这个月银山上还能再送来两次,差不多还有十万两的样子。”贾有财道。

  “那今年不得到两百四十万两?”赵昊闻言大喜过望,他预计采用了大明的炼银技术后,产量差不多能翻番,也就是年产两百万两,没想到还要多。

  ps.抱歉,周末稍微歇了歇,本打算晚上码一章早点儿发的,结果写到现在。那第二更,就还是明天补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