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六章 日军求变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来想杀鬼子必然会比现在更难。事实上仅仅这么点时间,十五集团军利用交换俘虏的时间还不容易充实了一点的弹药储备就减少了差不多一半,但是日军作为进攻方。弹药消耗量很自然更大,再加上比例极其悬殊的人员交换比,率先退出战斗的反而是被十五集团军犀利反击吓住了的日本人。

  胡卫东之所以舍得一下子砸出去这么多弹药,理由却反而是担心弹药储备消耗太大,深知日本民族性格的他很清楚。只有一下子将敌人打怕了,日军才会彻底放弃与十五集团军进行阵地攻防战的想法,并按照我方所写haode剧本来走,而运动战怎么也总比阵地攻防战节约弹药。否则如果日军一直在运河防线上与十五集团军纠缠下去,由于目前日本的国力与军工生产能力仍然远比中国强得多(即使只算陆军和航空兵,日军也依然占优。),加之后勤补给上的相对便利(由于徐州一带的制空权没了,日军后勤补给的优势有所削弱,但依然要比后勤路线需要通过国统区、而且中段没有铁路相连的十五集团军要强。),拼消耗的话十五集团军还是挺吃亏的。虽说由于日军的新战术导致其步兵进攻能力锐减,而且十五集团军还有坚固的防线保护,即便没了飞机大炮,十五集团军也依然有能力击退日军的进攻,但是随着边区军工生产的飞速发展,胡卫东现在也开始强调起“能用弹药量解决敌人,就不要浪费士兵的生命。”来了,如果有选择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够少死些人的

  徐州日军失去制空权后吃了不止一次的亏,自然想着早日将其夺回,但在交换俘虏的这段时间内,不但苏援航空队补足了损失的飞机和人员,就连华北航空总队也因为向苏联购买的第一批I-16战斗机(约有300架,第二批为400架,第三批为500架。)到位而实力大增。而且胡卫东还一如既往地重视飞机场的建设,这一个多月时间内,山东根据地不光野战机场又建了多个,连云港等地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正规机场也先后得到了修复,同时还有几个机场正在积极地修建之中(胡卫东的目标是每个人口10万人以上、或者人口虽然较少但地理位置却极其重要的城市都要有一个能够起降运输机等大型飞机的正规机场)

  注1:其实解放军也是一样,甚至早在红军时期就十分强调发扬和集中火力,这一点从红军将数量有限的冲锋枪、机枪和火炮集中起来使用就可见一斑,之所以给后人以过分强调牺牲精神的印象,只是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奢侈不起来罢了,这与日军骨子里节约弹药、甚至因此影响武器设计和战略战术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解放军更是依靠火炮数量的绝对优势对越军狂轰滥炸,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你没有看错,是连而不团或者营)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30~154毫米口径炮弹(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