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想当然_大唐之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秀宁给了武义后脑勺一巴掌,“爵位是钱财能比的吗?”

  武义:“知道了,爵位难得。你说我们让秦王府追加投资,他们会给吗?”

  “投资?”

  “就是加钱”

  李秀宁声音明显拔高:“缺钱了,三万贯花没了?”

  三万贯可是巨款,接近现在的一个亿了,李秀宁现在可拿不出这么多钱了。

  武义赶紧说到:“没有,但是加大产量这点钱不够,我打算用水泥铺路,先铺到山西太原附近,就是石灰、三合土那类的。”

  李秀宁惊讶到:“你疯了,那得多少钱,把我们姐弟两府的钱都给你也是杯水车薪。”

  武义:“技术改进了,有了风箱之后效率翻了好几倍,原来主要是温度达不到,现在问题解决了,我们在沿途多建几座石灰窑,然后分段同时开工,很快的。”

  李秀宁:“想都别想,知道什么是劳民伤财吗?国家刚刚稳定,怎么能大兴土木,现在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这事不用再提。”

  武义看得出她生气了,自己想当然了,这时候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力,确实是大工程,而此时的大唐的确不宜动,百姓刚刚稳定,战事还在继续。

  武义低声到:“姐姐我知道错了,我是好意,没想那么深,以后一定三思而后行,你说我们抓突厥人干活怎么样?”

  李秀宁很无奈,他跟不上武义的节奏,“我们打不过怎么抓?”

  武义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过几年就可以呀,到时没死的都抓来干活,这样就不用我们大唐子民了,完美。”

  李秀宁都没有他信心足,北方一直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能打过就掠夺,打不过就跑,实在没有太好的办法。

  李秀宁:“人家不跑等你抓啊?”

  武义:“不让他们跑,跟他们互市,大量收购牛羊不要马,我们不是有自己的马场吗,我让人研究羊毛坊线,到时用羊毛做衣服,厚实又保暖,特别适合北方人穿。”

  李秀宁:“他们得到铁器、粮食再来侵犯我们怎么办?”

  武义:“有吃有喝为什么还要打,再说他们也打不过呀,我们长期收购,而且高价收,长久下去他们牛羊就会越来越多,马就会变少。”

  李秀宁:“人家也不傻”

  武义:“利益,这不是傻不傻的问题,养马没有利益,这才是关键,养牛羊收益高,你说牧民会怎么选择,当然互市必须公平,不能欺负牧民。”

  李秀宁:“那高价是多高,你知道草原有多少牛羊,你收的过来吗?就是把国库搬空了也不一定够。”

  武义:“都说过几年了,现在国库没钱,到时就有了,再说也不用国库呀,到时都得抢,你想买都不一定买的到,高价只是相对来说,要不羊毛也没什么用,剪下来过几个月又长出来了。”

  李秀宁:“不切实际。”

  武义知道现在要说服她不可能,武德年间国库也就两百万贯,来一次大灾都不一定够用,更不要说修路了,一个没人就把所有的事都堵死了,人少种粮食就少,消费就自然就跟不上,商业也就发展不起来,贞观年间胡商间接带动力大唐的商业。

  现在只能不断完善这些技术,等到了可行的时候直接用,曲辕犁的推广必须加快,国内都已恢复生产,百姓有了余粮才能增加人口。

  李秀宁看着沉默的弟弟:“怎么不说话了,想法都是好的,只是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武义:“这些都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我在想怎么加快这个过程,而且不能伤民,看来只能走俘虏这条路,东西突厥、吐蕃、高丽、室韦,到时都抓过来修路。”

  李秀宁:“你这脑子没白长,吹牛脸都不红。”

  武义傻笑的看着她。

  李秀宁严肃起来到:“你是不是看到什么了?”

  武义:“没有,这就不用看,就我们现在的实力,他们都不是对手,早晚的事。”

  李秀宁:“希望如此吧,我也想看到那一天。”

  武义:“不远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