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3章 朝官变动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事,一方面又想让中华帝国进行改革,让帝国富强。这么说来,除了经济社会变革之外,其实际,莫非皇帝是想通过先行经济改革,最终行使社会变革乃至政治,或是说国体的改革?

  想到这里,李鸿章吓了一大跳,胸口猛地发紧。

  尽管这个念头无比的荒谬,他却不知为何,感觉这似乎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皇帝从头到尾,都好像跟满清的皇帝不同,从来没有想过要大权独揽,像满清皇帝那样事事过问,将一切大权抓在手中还时刻提防着被推翻皇位,整天风声鹤唳,将谋反叛逆作为严密监控的重罪时刻盯牢。

  而当今的天子,好像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反而主动推出内阁制,将手中的所有权利都摔给内阁总理一人,巴不得他自己不沾政务,安享天下太平。

  当然,李鸿章也明白,当今天子是开国之君,整个帝国和百万讨虏军都是他一手打造的,所有的重臣和将领也都是他一手提起来的,威望和权势已经到达顶峰得无以复加,因此,不必像满清皇帝那般,因为是继承祖上的江山,得来太易且没有基础根基而忧心皇位不稳。

  但从平时的各种政务和迹象都表面,皇帝是个明君,不是放纵声色的吃喝玩乐的昏君,而是真的不太想理繁杂的政务。就比如说臣子向天子所行的跪拜之礼,太过平常了,但皇帝却三番四次地劝朝中大臣不要动不动就跪拜,还规定除正式大朝会之外,都不得跪拜,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也不得跪拜,这样的平等思想,不正是西方的奇怪思想么?

  李鸿章虽然也不大理解这种奇怪的思想,但也清楚,这些足以表明皇帝的改革方向是走向何方的。而且,正因为皇帝口口声声效仿西方先进制度,学习西方强国富民之法,李鸿章才会大胆猜测,皇帝很可能也有效仿西方那些小国的君主立宪制或是共和制,有改革政体的心思。

  冯云山又盘问了李鸿章一些江苏地方上的政务,从兴修工厂到培育产业,从兴办学堂到发展教育,提倡士农工商四民平等,规劝地方乡绅和望族进城,开始实业,流通工商贸易,繁殖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放松路引和保甲户籍管理,推动就业自由,提高生产力。

  李鸿章更为明白,向冯云山道:“陛下教诲,微臣醒悟了。国之强弱系于百姓之贫富,而百姓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以往的包括满清在内的历代王朝,物产皆是田间土地所出,余者少量矿产与手工艺作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是陛下所说的农耕之国。而今西方诸国,大兴殖产兴业,都是走工业道路。

  微臣也明白了,帝国的物产之多寡,便主要靠的是工业发达程度!这主要依赖于百姓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内阁政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