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零章 命运破题_法家高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睛欣喜的看着空中,因为他感觉到了神灵的气息,而且这股气息更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大乾发现移动。

  “当神灵降临之时,就是天地重返上古之日!”

  。。。

  司徒刑不知极乐童子心中的愤怒和期盼。

  他现在全部都在文章之上。

  命运!

  这个命题实在是太笼统,也实在是太大了,也太广义了。

  什么是命运!

  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命和运。

  命和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有命,有运才是一个独立完整人生。

  但如何去论述命运呢?而且乾帝盘以命运为题,又有什么样的深意?

  儒生们盘坐在号房之中,眼睛中闪过一丝迷茫。更有不少人身形晃动,抓耳挠腮起来,显然,这个命题,让他们有一种狮子咬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更不要说如何破题,引申出一篇锦绣文章。

  《易经》中有天地人三才的说法,天主高,主重,人在天之下,故而君子要安命。

  但是以此破题,又感觉力所不逮。

  极乐童子瘦小的身体盘坐在胡凳之上,稚嫩的小脸皱作一团。好似白玉的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桌面,他的思路不停的发散。

  手中的毛笔好似无意识般在草稿纸上留下一个个文字。

  “乐天知命,故不忧。”

  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随着思路的理清,极乐童子的眼睛慢慢的亮了起来。

  他抓住了一点灵光,绝对从孔丘的“三知”进行破题。

  孔子在《论语・尧曰》即《论语》的最后一章里,孔子提出人要“三知”,即“知命”、“知礼”、“知言”,可谓是人生至理名言。

  《论语》从学习的三个阶段开始,以要达到“三知”的境界终篇,是大有深意的。实际是讲述人生在道德知识与品行全面成长的整个过程。学习是起步阶段,是人生提升自己的唯一手段,当然这种学习包括读书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学习。学习的最后境界便是“知命”、“知礼”、“知言”,而“知命”排在第一位。

  极乐童子以此破题,暗合圣人之言,中规中矩,就算在苛刻的考官也不能提出质疑。只要润色得当,定然能够写出一篇繁花锦绣。

  但正因为是圣人之言,故而此立意并不算新颖,很难出彩。

  最多只能算是中上。

  一丝丝文气升腾,在空中凝聚成云锦。

  不论是监考的李子轩,还是其他儒生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