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病毒式进攻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人,都可以轻松的看明白这一切。

  指挥中心内,士兵们显然也习惯于这种便利的方式,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指挥,不过是将一个基地的内的坦克图标移动到另外一个基地内,然后再从另外一个基地,移动一个直升机图标到眼前这个基地,至于遭到袭击时,只需要从仿佛BUG一般存在的舰队里,调取一些库存图标,补充到敌人出现的位置,直到请求终止,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些数量的积累,至于真实的战争场面到底如何,似乎并不管眼前这些人什么事。

  没人认为这样的指挥方式有什么错误,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帮助下,作为决策者的人们,只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听起来没什么错误,应该说,在此之前,这都是正确的,一直到彭铮下达了作战命令之后。

  地图上,第一个爆起的点,地图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小节点。按照电子地图的索引解释,这里应该是美军建立的一个电子检查站。这个检查站并没有士兵存在,仅仅只是几组设置隐蔽的摄像头和多功能监测装置。

  事先,没人会想到,这里会成为一次庞大战斗的导火索,并且直接导致了整个战争格局的走向。

  13:45分,一直运转良好的监视系统忽然发出故障警报,负责维护的士兵在做出例行确认之后,下达维修的命令。

  工程兵在得到命令后,不情愿的驾驶着维修车前往那里,虽然此刻伊拉克属于战场,但是因为中国人对于任何土地都毫无觊觎,让整个伊拉克看起来更像是在美军统治下。

  虽然士兵们都清楚,与对土地的毫无留恋相比,敌人对杀伤士兵有着近乎变态的追求,但工程兵认为,在自己的头顶上,飞行着至少两架挂着导弹的无人机,以及可以随时呼应炮火,自己只要不遇见狙击手,那么一切都OK。

  只可惜,很多时候,担心的东西正是必然遭遇的,就在工程兵进入待维修地点时,迎接他的正是一名狙击手。不过,与其他人不同是,这名狙击手,使用的,并不是狙击步枪,而是中国人成为二踢脚的通用式单兵多用途导弹。

  没人清楚工程兵在最后遭遇导弹时的感受,因为这个人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也正是因为他的遭遇,电子地图上,原本标志待修的标志变成了燃烧火焰的战斗标志。战斗等级瞬间因为那讨厌的导弹而被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多架无人机以及全副武装的军事小队,他们得到的任务是消灭或是驱逐那里的敌人。

  通常,这样的情况会有两种结果,第一,敌人在优势兵力的打击下,远遁,第二,敌人在优势兵力的打击下,变成烤熟的牛排。然而,在某些时候,还存在着一些小概率的第三种选择,例如,在那里埋伏着足够多的,多到可以一口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