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0章 创滩涂晒盐法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创滩涂晒盐法

  虽然早在吴国之时,中原就开始煮海为盐,但在中原还是长期以井盐、矿盐为主。在大汉,采矿盐的设备就已经铺到地下六十丈了,换算一下已经一百二十多米。

  指望百姓肩扛、篓背从地下上百米的位置把盐一筐一筐的送出来,这个效率恐怕无论如何都高不起来。

  可即便如此,中原还是宁肯选择矿盐也不选择煮海为盐,就可想而知煮海为盐究竟有多难。

  也就是一些亡命之徒,愿意在东南私制,家家户户设灶营私,每岁秋冬,田事既毕,私煎私卖。尤其贫穷的老少男妇皆背负筐提之盐,接踵连肩,私为售卖。

  这倒是充分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哪怕最初级的手工业,也是暴利,财富远胜农田产出。

  但孙策想要的不是这种家庭手工生产,一户人家在家里设灶制盐的土办法。

  就这种模式,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根本无法给中原提供多少财富。更不用说多余的盐拿去腌制食物了。

  但东南盐利却又的的确确是在后世可以使国用富饶。

  后世有句名言:“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也就是江淮一带的海盐还是成为了盐业的主要来源。

  仅绍兴三十年,淮浙诸盐场积盐不售者至五百万石有奇。

  宋石在历朝历代中都算是最大的,宋制五百万石,大概相当于汉制两千万石左右。

  仅他积存未售的盐就有两千万汉石,孙策要是有这么多盐,他明天就敢对吴郡百姓宣布永不加赋,去除农税。

  后天就发布讨汉檄文:“臣何错之有,竟不能继乌程侯位?孤越想越气,朕不服!!!”

  至于袁术?还是滚一边玩泥巴去吧。

  而之所以海盐能有这么高的地位,当然还是因为宋代有了可以规模化制盐的方法,即“天日制盐法”,通俗讲就是涂滩晒盐。

  没错,宋朝,又是宋朝!

  他经济的腾飞富庶实在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理论上是经济基础是跟东汉最像的王朝。算是在五胡乱华之后,把经济正轨从均田生产重新纠正回了诸夏模式。

  所以孙策在东汉要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就要剔除北魏均田制那一段历史脉络,把东汉和宋朝之间接上。

  孙策但凡能把经济发展到宋朝那般富裕的水平,这现代化的资本萌芽的出现,就是走了一条能省上千年时间的捷径。

  当然能有十分之一也行……孙策觉得自己总是这般知足常乐。

  说制度改革,要不要用宋朝的方法,孙策还要顾虑一下。

  但技术改革,尤其是制盐这种民生方面的技术改革,孙策几乎是毫无负担的就开始照搬宋室。

  所以跟周澄谈论了一下制盐设想后,他就趁着梅雨季在吴县、海盐一带汇聚了几名制盐的豪强之家,打算一起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