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3章 幽州贩马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幽州贩马

  江东只有改粟种稻,才能让民生富庶起来。

  不说其他的,至少让百姓实现白米饭自由吧?

  如今《氾胜之书》里面就已经有了早稻、晚稻以及稻田调温法的各种指导。

  江东明明稻米的产量可以远超粟米,但百姓依旧种粟,不过是习俗使然。

  顾雍此时开口,说道:“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

  “故氾胜之言,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江东天热而多雨,实乃水田之首选。若能广种水稻,亩收十石,则天下无饥矣。”

  氾胜之!这可是大汉最权威的农学家了。他在大汉的地位,堪比天朝的袁天师。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关中督三辅改粟种麦,遂使关中丰穰。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孙策赞叹道:“能概述此言,便可知氾公的确可谓农学之大家。关中宜种麦,遂督关中百姓皆改粟种麦。我江东亦应因地适宜,督百姓皆改粟种稻。”

  郑礼惊诧了一瞬间,立即说道:“将军,江东百姓承春秋吴越之风,皆斗狠剽烈,不敬王命。若强逼其改粟种稻,恐引起民怨沸腾,有豪猾者趁机谋乱。”

  孙策从容的挥了挥手,说道:“有孤在,有孤三万大军在,此辈不足为道。孤威权声望如此,若再不改之。难道期望后人生于宫中,长于妇人之手者改之?况且总有数千乃至万人叛乱,余众改粟种稻,产出亦足以数倍于以往。”

  氾胜之说的那句,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实在是太打动孙策了!

  哪个诸侯能受得了这种诱惑?

  况且孙策十分清楚,江东三吴之地,这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只要改粟种稻之后,亩产十石可能都只是寻常。

  像曹魏屯田那种“白田收至十余石,水田收数十石”的壮举亦并非不可能达成。

  哪怕只丹阳一郡,开垦百万亩水田,就足够收获上千万石稻米了,足够百万人支用数年。

  而百万亩良田,按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计算,只需要一万户人家就能够开辟出来。

  哪怕算上精耕细作以及轮耕,也不过是两万户或者三万户就足够了。

  孙策态度坚定,说道:“改粟种稻,江东必行。就从建康、秣陵一带开始。”

  郑礼建议道:“将军大可不必强制全境百姓皆改粟种稻,秣陵之南已经兴修水利,自石城、丹阳两县到秣陵、芜湖一带,皆水利贯通,有督农校尉在此处屯田。屯卒数万人,开辟三五十万亩水田完全不在话下。可先从屯田士卒处推广种稻之利,而建仓储存稻米。百姓建稻米满仓,必定欣然而改粟种稻。”

  督农校尉部?

  孙策惊诧,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