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兴农田水利法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最远向西不过百余里,就能拿下江夏。

  官府何至于患府库之不足?

  要说后世农业水平比汉室或者说比当下高多少,孙策是真不太认同。

  大汉巅峰之时,人口六千余万。开元盛世,人口也才四千六百余万。

  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江东犁,也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才出现在中唐时期。

  而如今江东早已经有了江东犁,孙策推动下,铁器、农具、耕犁都大幅发展。

  尤其不立田制,使得大量人口免于苛刻的丁赋、口赋,直接计亩征税。

  许多人得以不用考虑强迫压在自己身上的农税、丁赋,哪怕没有土地也能活下去。于是工业生产,兴盛一时。但与此同时,开垦出的农田,也大幅增多。

  张昭不无振奋的说道:“如今江东在籍良田之亩数,远迈前朝。数年间开垦之新田,与光武中兴以来,两百年新垦之田相当。此皆赖将军之善政也。”

  “夫天下既有实在之地,自当有必产之粮;既有必产之粮,则自当有必输之税。”

  “然今量幅员而计,地亩甚多,按亩征税,额赋则甚少。愚以为其故有三,其弊不起于今,而来自汉室。”

  “一曰水利不修。”

  “二曰放纵豪猾。”

  “三曰生者寡而食者众也。”

  孙策凝眉,严肃的问道:“作何解?”

  张昭从容的为孙策分析道:“先谈水利不修。此乃汉室之大弊也。凡汉室官员,于所任之县,为百姓兴修水利,皆得百姓悦之,甚至设碑祭祀,终年感其德。”

  “然江南水利,从丹阳到吴郡,从余杭到会稽,三郡数千里之内,一片荒凉,全由百姓自给自足。百姓于荒野之间,开辟荒田,外无灌溉之渠,内无可用之利。一片荒田,孤存于山野之间,水源在数十里之外,又如何指望百姓灌溉良田?”

  “此只能望天产出,期冀风调雨顺。稍有变故或迟缓数日,则田间必干旱成片,麦苗枯死,亩产不过数斗而已。”

  孙策认可的颔首,现如今江东的确是水利匮乏。甚至连吕蒙那种大老粗,带着军士挖掘修建了一片堰塘水渠,灌溉数百顷地,就得当地百姓感恩戴德,世代祭之。

  如此就可见江南水利匮乏到了何种程度。

  在吴郡、丹阳之外,几乎找不到几处有名的水利设施。

  从会稽以南,地广数千里,更是全依靠小农的自给自足,耕种于野。

  汉室难道不清楚修水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那自然不是,完全是因为汉室官员无心于修治水利。

  似朱元璋那种,在洪武年间,投入巨量财富,天下大兴水利的事情,汉室完全就没想过去做。

  除了官员尚清谈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官员尚古,觉得牧民就应该小国寡民。

  百姓家家户户有几十亩田垄,进行小农生产,那就是治国之典范!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