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 吴县繁华,令孙策终生难忘一幕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足够人口去发展工商,工商业怎么也发展不起来。

  东方的工业迟迟无法壮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士大夫文青思想的遗毒,推崇天下大同,均田生产,民至死不相往来的小民生活,而他们美其名曰,安居乐业,重农抑商。

  这不叫重农,这叫愚昧。真正的重农,是把农田开垦出来,野无旷土;把土地亩产提升上来,解放出大量的人力,发展工业,改善工艺,反过来再推动农业。这才反倒能保证他们幻想的经济稳定,国家安稳,不至于一场天灾就让大量百姓破产,饿殍遍野。

  顾雍只感觉大受触动,甚至整个价值观都被改写。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他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他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顾雍今日见到了孙郎所提出的一种与汉室以往保守抑制政策截然相反的进取观念。

  他没有第一时间批判孙郎的标新立异,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人间的真理就是,越知识丰富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越能发现、承认与学习别人的优点。

  他对比了一下自己以往的认知,不得不承认,孙郎所言,的确是更恢宏壮阔,锐意进取。

  孙策从来没有小瞧封建士大夫的想法。

  他们只是眼界被限制住了,被《论语》、《孟子》这种春秋经典给禁锢了思想,再加上儒家推崇春秋古制,导致有些人会在看到春秋时因为推行均田制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就大为震撼,印象深刻,便以为均田制就在后世也会永远先进。是解决任何时代,一切问题的不二良方。

  所以动不动他们就想恢复古制,搞均田生产。好像小农经济,每户人家都守着几十亩田,自给自足,就是最完美的经济模式。比如王莽,他就是完全按照这个套路来的,土地收归国有,禁止交易,天下各户完全平均,绝对公平,哪怕多出来一亩也要分给宗族邻里。

  但士大夫们中真正的精英,总是会因势制宜,通过一次次改革,推进制度向不立田制的方向转变,允许土地自由流通。允许有人超越小农经济,有多余的精力,有资本、有人力发展工商。

  孙策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把士大夫们经过宋、明两朝改革的最终结果摆在了顾雍这位当今的士大夫面前。

  顾雍对比反思了片刻,精神仍在震撼当中,但已经颇为折服,起身拱手说道:“若官府均田,严格分配每户田亩,绝对无法作到野无旷土。将军之法,我不敢断言是否完备。但在恢复生产,安置百姓,开垦新田方面,的确是具有无与伦比优势。”

  “我会与长吏一同告谕百姓,劝课农桑,发展垦殖。”

  孙策豪气的挥了挥手,说道:“我确信此事在江南必成。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