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章 江南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收成结束,员外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客户们商量来年的佣赁条件,以相对优厚的条件笼络庄户们,以免这些客户们跑到其他庄园那里去,自己庄园的田地没人耕种。

  而在孙策治下,计亩征税,孙策绝不用法令规定一户人家土地的上限是多少。

  他甚至跟豪强们利益相一致,他第一次明确表达了,你们以前那都是啥苦日子啊!想多种点田地还得偷偷摸摸的,唯恐名下田产过多,被官府查出来,砍了脑袋,每年守着那几百亩地的收成,总共才能有几千石粮食的收成?

  现在跟着我,财富膨胀十倍,百倍绝不是问题!

  只要你把税交了,伱好我好,大家都好。天下获得了十倍的耕田,野无旷土。豪强获得了百倍财富,远超当初。而官府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税收总额。就连小民,都不像以前一样无立锥之地,饿殍遍野。

  因为在这项法令之中,关键就在于,豪强兼并的每一亩良田,他都需要找小民去生产耕种,从而将土地等生产资料,转化成真正的财富。

  有一亩地没有耕种,他都不是财富没有增加的问题,而是府库里的财富要承担这亩地的税收损失。

  要是年年都有十亩、百亩甚至千亩地的田地没人耕种,豪强们该考虑的就不是怎么兼并了,而是怎么把这些地交易出去。这就注定了,孙策治下很难产生那种坐拥万亩甚至十几万亩良田的大豪强,大士大夫之家。

  当然了,如果他们的每一亩地都能够被耕种,孙策更加高兴。这就是盛世之业!

  孙策心目中的封建盛世就是天下野无旷土,而每一亩地都被百姓精心照顾,田地被开发到了极致。农业水平高度发达,已经不需要每名百姓都来耕种这些土地,就能保证所有人吃饱肚子。所以有大量的人口得以不用从事农业生产,多余出来去发展工业、商业。为农耕百姓提供更多的衣服、器械、工具、农具甚至机器!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是封建士大夫们都清楚的道理,他们十分清楚工业才是社会财富的最大产出来源。

  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小农经济,喜欢天下均贫,每家每户都守着几十亩地自给自足。

  就按他们设计的这个制度,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由谁来当商人。谁来充当工人。

  一个县十几座工坊需要一千名工人,一个郡需要一两万的专业工人,世代生产。他们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大家都均田授田,每户人家都在田里进行小农经济生产,应该去哪找这一两万工人?难道要重金悬赏?可重金悬赏了,土地又怎么办?不最终还是得允许交易?

  于是他们一拍脑袋!那就干脆有些人别去种地了!我给你们划分职业,你们这些人以后世世代代就当匠户,不准从事其他。

  比如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