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三章 电子火控系统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舰队本队共发射了1539发炮弹。

  于此相比,德国舰队一共发射了3597发大口径炮弹,其中战巡分队发射了约1670发炮弹,战列舰本队的无畏舰发射了1904发炮弹,前无畏发射了23发炮弹。

  这么多大炮,这么多大口径的火炮发出,可是命中率呢,英国舰队共计被击中122发大口径炮弹。德国舰队共计被击中123发大口径炮弹。命中率:英国舰队命中率=123/4480=%,德国舰队命中率=122/3597=%。就这么低的命中率,德国人有多发命中是近距离射击黑太子号刷出来的,如果排除黑太子号,那么德国人打了约3570发大口径炮弹,命中率%。

  平均一百发大口径的火炮命中率也不过是3发左右,别说跟后世的制导武器相比了,跟炮瞄雷达的命中率相比也大大不如,认真计算一下,命中率多是跟训练水准,瞄准工具,指挥系统有着巨大的关系,甚至带有一点点的运气,有时候运气好了,可能连续命中,有时候运气不好,就会次次的打空。

  如何降低运气的水准,减少不必要的无谓失误,不就提升了命中率么,按照数学理论,越多的参数,越精确的参数,可以提升一些模糊数jù的概率,在战舰智商,就是如此,一发炮弹的话,如果给一个数学家几天的时间,或者给几个数学家几个小时的时间,说不定能够让这个概率大大的高于3%。

  可是这样不现实,没有数学家愿意到战舰上面,冒着炮火,进行这种计算,双方都是高速运转的战舰,往往几分钟之内,就会下达一系列的命令,当很长时间之中,你计算出了上一个方位的时候,可能战舰已经跑出好几海里的距离了,这样根本就没有时效性,也是空想。

  对别人就是空想,可是对杨元钊而言,却未必是空想,计算机的优势,就是大量简单的,固定程序某种计算的计算,二战时期,美国研制的最初级的计算机,可以达到5000次每秒的计算速度,那时候的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已经超过了人脑,可以对密码等比较枯燥和繁琐的计算问题,进行计算和破译。

  二战之后,新材料,电子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计算机,按照摩尔定律来发展,每隔18个月,计算速度提升一倍,到了21世纪的时候,计算机的浮点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2014亿次的可怕程dù,远比美国曾经最初级计算机强的多。

  之前,杨元钊拿出了电子计算机,就让西北的铁路管理系统,达到了美国都不曾达到的高度,那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子计算器,他的运算速度有限,不能承担战列舰对炮秒系统,可是跟随杨元钊穿越的,不但有计算器,还有手机,哪怕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